奋力摘沿海贫困县“穷帽”书写浓墨重彩光辉历程
美丽陵水的华丽转身
旧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陵水县城。
新颜美丽的陵水县城。
旧貌开发前的陵河陵城河段。
新颜陵河沿岸景色。
陵水椰林南干道。
“在外面工作的人回来,竟在县城里迷了路。”聊起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变化,年过半百的陵水人郑亚谋激动地说自己最有发言权:“高楼多了,县城越来越像大城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30年,只是时空长河的一瞬间,但对陵水黎族自治县而言,变化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珍珠海岸,美丽陵水。请跟随海南日报记者的笔触,轻拂时光的尘埃,追忆陵水发展的峥嵘岁月,感受陵水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拼搏激情,聆听今天陵水发展的强劲脉搏。 红色峥嵘岁月历历在目 陵水自古以来水美鱼肥、土沃稻香,民称“福地”,黎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安居乐业。 今天的陵水,高楼栉比,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新貌初现。可如果要探究陵水历史的底色,红色一定是跳不过去的。 漫步陵河边,思绪回到1927年。海南的历史上划过一道红色的光芒——海南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县级红色苏维埃政权就建立在陵水。 这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同胞任书记的红色政权,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黎族人民用生命书写了一页英雄的史诗。 琼崖苏维埃政权之所以能率先在陵水诞生,有一个关键性因素,便是在党的带领下,联合当地的黎族峒主手中的武装力量参与革命。而建立统一战线的长期统战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便是黎族峒主的后代,陵水最早一批党员中的黄振士。 陵水河沿五指山而下,滋养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陵水河中游,有一座村庄——坡村。今天,走进这里,红色旅游资源依然能吸引你的目光。这里便是陵水县党组织创始人、参与创建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共产党员黄振士烈士的家乡。 每当提起黄振士烈士,年过古稀的坡村村民、黄振士的长孙黄兴权语气中是掩饰不住的自豪,“今天的好日子,是爷爷和他的战友们用鲜血和革命信念换来的。” 20世纪初的陵水,因为地主阶级长期巧取豪夺,土地资源百分之六十以上为剥削阶层所控制,贫富悬殊,民不聊生。 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龟缩于海南的反动军阀邓本殷手中夺回控制权,中共广东区委派遣黎族共产党员黄振士等4人随军回陵水开展工作,其时旧军阀及地主在陵水的反动势力依然猖獗。 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势如破竹、席卷全国,在中共广东区委与琼崖地委(特委)的领导下,陵水的共产党人带领被压迫的陵水农民、手工业者及广大的贫苦民众,组织工会、农会和农军,三次攻打陵水县城。 那年的11月25日,农军1000多人在黄振士等领导下,成功占领了陵水县城。同年12月16日,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在琼山会馆宣布成立,这是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从此,海南的土地革命进入了建立红色政权的新阶段。 1927年,应琼崖党组织要求,琼崖特委宣布正式成立陵水县委,黄振士被任命为第一任县委书记。 沿海贫困县的摘帽之旅 1987年12月,陵水县改称陵水黎族自治县。此期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撤消,陵水黎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在4个月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陵水黎族自治县正式隶属于海南省。 位于东线高速要道的陵水,是我省冬季瓜菜主产地之一,是扬名世界的海水珍珠养殖基地,同时坐拥57.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海湾、沙滩、岛屿、椰林,吊罗山原始森林、南湾猴岛…… 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成立15年之后,这个曾以物产丰饶著称的地方,戴上了一顶尴尬的帽子——全国唯一的沿海国定贫困县。 一个不该贫穷的地方,为什么会成为国定贫困县?这要从1990年代的海南房地产开发热说起。 那段时期,陵水共出让建设用地6.78万亩,主要分布在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等沿海一线。而出让价格过低、多次被转手、权属不清、基础设施配套薄弱等是这6.78万亩土地的共同特点。 怎么破解难题?2005年,陵水县委、县政府多方调研后形成了统一的认识:陵水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很稀缺、很珍贵,要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高水平开发建设。 脚下6万多亩土地就是陵水的财富!陵水投入3000万元编制了25个涉及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规划。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三湾整合”,即整合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打造“珍珠海岸”。 “事实上,三湾崛起,撑起了日后陵水的高速发展。”陵水史志办主任陈文萍向记者介绍道。 面对存在着出让价格过低、多次被转手、权属不清、基础设施配套薄弱等问题的6.78万亩土地,陵水以“限时开发、无偿收回、核发换地权益书”等三种方式,开始了依法收地工作。县里甚至成立了“打官司”领导小组,仅官司就打了100多场。 2008年底,全县6.78万亩闲置建设用地全部处置完毕。陵水县政府终于把“财富”重新攥在自己手中。 有了前车之鉴,彼时,陵水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引进大企业,真正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一流的资源、一流的规划,让陵水先后引进26家大企业,协议投资450多亿元,目前已完成和落实投资近百亿元。 陵水2007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首次破亿元,2008年突破2亿元,2009年达3.3亿元……陵水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2011年底,在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852元之后,陵水终于一举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 珍珠海岸的华丽转身 从国定贫困县到让群众满意、备受游客喜爱的一方福地,理顺发展思路后的陵水从此进入发展快车道,以引人瞩目的速度,成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重要阵地。 2016年,陵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仅次于海口、三亚,这已经是它连续6年保持全省第三。 本号镇芭蕉村贫困户卓玉琼告诉记者,得益于县里的金融扶贫政策,解决她家资金短缺之难;英州镇田仔村七旬老人石亚南说,多亏了政府的医疗帮扶,失明十余年的自己终于重见光明……记者了解到,多年来,陵水财政增收部分70%以上用于民生,尤其2015年在陵水新一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当地百姓真正享受到了陵水的发展成果。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陵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住村夜宿夜访制度,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每月都要住村夜宿夜访至少一次,摸清贫根,因户施策。 教育保障上,截至目前,全县资助2016-2017年度贫困家庭子女6290人,共发放1796.4万元;2017-2018学年度计划资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已资助5351人,发放资金1796.4万元。 医疗保障方面,政府全额支出补贴为贫困户购买大病保险、扶贫人身保险。结合“三医联动”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 陵水计划投入1.5亿元资金用于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截至目前,已支出9750万元,对884户D级危房的改造工作基本完工。 农业是陵水的一张王牌,而陵水是海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闪光名片。陵水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标准推进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入选农业部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该县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123个,“陵水圣女果”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陵水槟榔” “陵水黄灯笼辣椒”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此外,陵水在全省率先实现整镇帮扶模式,其中润达农业公司帮扶英州镇554户贫困户,汇源果汁集团帮扶隆广镇724户贫困户,并在全省率先在村“两委”中增设产业委员、就业委员,助力贫困户脱贫。 作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中的一员,陵水旅游业整体发展持续向好,今年上半年,192.74万人次游客赴陵水旅游度假,旅游总收入达12.26亿元。 同时,陵水通过全面提升“点”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完成。12月14日雅居乐清水湾旅游风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南湾猴岛景区和椰田古寨国家A级景区的评定和升级改造工作及光坡大艾园村、文罗坡村和本号大里地区等乡村旅游点椰级评定工作正在进行中。 奔流不息的陵河水,坚忍不拔的吊罗山,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三十而立的陵水,正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宏伟蓝图下,书写着自己浓墨重彩的光辉历程。 来源:海南日报 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