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海南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举行团组开放活动,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图为现场参会的媒体记者踊跃举手提问。海南日报特派记者李英挺摄
原标题:奋斗新时代 扬帆再出发 海南代表团团组开放活动答记者问实录
本报特派记者况昌勋 彭青林 周元
今天(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海南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根据大会安排举行团组开放活动。刘赐贵、沈晓明、毛超峰、杨莹、邓小刚等代表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央电视台记者: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如何看待过去30年发展中的成就和不足,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刘赐贵: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海南经济特区3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30年来,海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琼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全球唯一环岛高铁、我国最先进的卫星发射场和深海研究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机构。有评价说,海南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省份。去年全省上下开展了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的百日大研讨大行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各方智慧,谋划推动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以省委全会的形式,提出33条贯彻落实措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海南过去30年的成绩是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拼出来的,海南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也要靠实干。我们将着力推动更加精准、更加配套、更加革命的改革举措,建设新时代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为国际化的经济特区。未来海南将在省域“多规合一”等改革中更注重精准施策,把全岛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中更注重综合施策,形成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十二个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彻底改变房地产“一业独大”的情况。海南还将谋划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措施,努力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岛屿经济发展之路,真正把海南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关键词 干部人才队伍
人民日报记者:干部人才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去年以来,海南省委提出了“认识好干部培养好干部用好好干部”的十条要求,又出台了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取消了对大部分市县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海南在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赐贵:过去30年海南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一批批好干部的努力,离不开一批批高素质人才的贡献。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干部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成为一个好干部?首先要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习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不能无所作为、慵政怠政,也不能只顾眼前、乱干蛮干,上不切实际的项目、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海南今年开始实施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就是通过新的考核指标,以考核指挥棒来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更加注重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治理、教育医疗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健康产业等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同样,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呼唤各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海南十分注重人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引进机制。近年来,海南从全国选拔引进了300多名“好校长、好教师”、60多名“好院长、好医生”,带动各市县建设了一批优质的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医院。随着海南“三大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相信会有更多人才来到海南、喜欢海南。诚恳地邀请在座媒体记者,多关注海南、报道海南,让更多人才认识到海南的魅力,为海南发展助力。
关键词 房地产调控
新华社记者:您在2018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请问海南对房地产发展有哪些考虑?
沈晓明:我之所以在今年的海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是因为房地产在海南全省投资、税收占比都比较高,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会很痛、会“出血”、会很难,不下大的决心不容易做到。既然那么难,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呢?一是房地产要消耗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且不可再生,可是外界对海南房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二是房地产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但是海南欠发达、财力有限。房地产作为海南支柱产业不可持续,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居民保障性需求由政府来保障,改善性需求由市场来调节,投资性需求靠制度来限制”的原则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满足本地居民多元化、多层次住房需求;二是科学调控房地产开发规模、结构、布局和节奏,我们已经永久停止4个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坚决遏制各类投机投资炒作行为,稳定市场预期,防止大起大落;四是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住宅,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房地产调控留下的缺口,我们通过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十二个产业和大力提高消费在经济发展中比重两个举措来填补。近年来,海南旅游、热带高效农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离岛免税政策效应不断扩大。
关键词 医疗旅游产业
中国日报记者:中央提出“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听说海南把发展医疗旅游作为一个重要方向,请问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举措?
沈晓明:前几年出现的“马桶盖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问题不仅存在于制造业领域,也同样存在于其他领域。2016年超60万中国人以就医为首要目的到境外旅游,例如赴境外治疗肿瘤疾病、体检、整形美容、打疫苗等。这就是卫生领域的“马桶盖事件”。为什么大家舍近求远到境外看病?不是因为我们的医生技术不行,而是国外一些最新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能第一时间进入国内市场。2013年国务院批准海南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并赋予了9项特殊政策,其中之一就是药品进口注册审批。也就是说,以前大家要去境外打疫苗,现在到博鳌就可以。我们计划先留住要去境外看病的国内患者,下一步再吸引东南亚国家的患者进来,发展医疗旅游产业。经过3年的建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已初具规模,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开展实质性运营,近期还将陆续有医疗机构投入运营。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光明日报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三大优势之一,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明确要求。去年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通过了相关重要决定,今年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什么新的考虑?
毛超峰:感谢媒体对海南生态环境的关心。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是从思想上提高站位。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谆谆叮嘱我们,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要求我们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进一步安排部署。海南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去年在省委七届二次全会上作出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简称“三十条”,每条都非常具体。比如将来农村建房不能高过椰子树,既形象又直观,接下来我们将把这“三十条”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落实。二是在措施上完善制度体系。深化“多规合一”改革,目前海南已把33.5%的陆域面积、35.1%的近岸海域面积划为生态红线区,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出台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严守生态红线。出台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取消了对12个市县的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通过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海岸带资源破坏及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落到各级领导干部头上。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省以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垂直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三是从工作上重点突破。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56个问题的逐项限期整改;持续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加大投入,力争用3年时间完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关键词 “三农”发展
农民日报记者: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在三亚玫瑰谷提出了一句温暖了广大农民心窝的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几年,老乡们的生活有没有发生新的变化?
杨莹:首先感谢您对我们海南老乡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玫瑰谷留下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温暖亿万农民心窝的话,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五年时间里,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发展玫瑰相关产业和花卉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成立了19家合作社,吸引1000多名农民从事玫瑰生产,并带动当地农民研发相关玫瑰产品,把农业与旅游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以玫瑰文化为载体,集玫瑰种植衍生产品加工、玫瑰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带动周边更多农民一起致富。近几年,玫瑰谷周边村庄发生两大可喜变化,一是老乡从观望、参与到积极支持,从等、靠、要、拿,到自己主动干、积极干,从“输血”变成了“造血”。二是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毗邻玫瑰谷的博后村正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了家家能就业、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农民过上幸福生活,大步迈向小康。我想这应该是对习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殷切期望的最好回答。我深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玫瑰谷的明天、老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 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阿联酋迪拜中阿卫视记者:去年中国中央政府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对海南指出了不少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海南打算如何抓好整改工作,下一步有哪一些工作思路和措施?
邓小刚:海南的大气、水、土壤、近海海域、生态等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国的一流水平。比如反映空气质量的PM2.5,去年全省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尽管如此,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有不足,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累积了很多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去年对海南的督察,实际是帮我们做了一次“环保体检”,主要反馈了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环保工作认识和推进不够,二是局部海域岸线自然生态和风貌破坏明显,三是部分自然保护区管护不力,四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污水、垃圾处理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整改时梳理了56个具体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三条措施,一是立行立改,截至到今年3月5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给海南的公众投诉2358件具体案件,办结率达87.23%。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打好国家提出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根据海南本地污染物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措施。加大污染水体治理力度,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的短板,特别是完善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法规,建立长效机制,使绿色发展理念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得到彻底落实,进一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经过努力,海南不仅要继续保持全国一流的环境质量,守护好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更应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篇章。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