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合一”究竟是个什么鬼
目前买房的话其实一般是存在4个价,分别是:房屋真实成交价,贷款评估价,网签备案合同价,房地局计税评估价。看似很简单,各个部门各司其职,都有自己的一把衡量标尺,但是这4个价格又有着紧密的关系,恰恰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各个价格高低不同,不同的价格组合,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高评低进”,“零首付购房”,“阴阳合同”,少交税费等问题。
所谓“三价合一”,指的是二手房交易中涉及的贷款评估价、网签备案合同价、房管局计税评估价,三个价格将不再“各自为战”,银行将以网签价和计税评估价的最低值作为贷款评估额度依据。
对购房成本又有什么影响?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一下。
A先生想买一套总价200万的二手房,首付30%,为60万,需要向银行贷款140万。
在“三价归一”之前,为了避税,A先生与卖方达成一致,网签备案价写低一些为170万,政府的评估价会一般会低于实际成交价,假设也是170万。A先生为了多向银行贷些款,说成交价是260万,但银行有自己的评估系统,银行最终的评估价是240万,以这个价格银行贷款70%给A先生,也即168万。A先生既然得到了银行的168万贷款,自己只需掏32万,相比于原来60万的成本,少了28万。
如今“三价归一”,银行以网签和房管局计税评估价的最低值,也即170万,作为银行评估价,以这个价格的70%银行给你贷款,也即119万。A先生只能拿到银行119万的贷款,买下这套200万的二手房需要自己掏81万,比本来的60万多出了21万。
一句话高度概括,购房二手房的门槛和成本抬高了,你能向银行贷到的钱少了,你自己需要掏更多的钱。
这还只是算了“三价合一”所增加的成本,还没有算首套房利率上浮增加的几十万利息。总之,在“三价合一”的情况下,刚需客购买二手房要比新房成本多二三十万。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