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我省提出以共享农庄为抓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海南乡村振兴的新载体。
省委书记刘赐贵在3月2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我们将继续以绿色生态为先、产业发展为重、“共享农庄”为抓手、投资者和老百姓互利共赢为目的,坚持以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海南乡村创业、休闲度假,带动乡村消费和发展,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我们决不允许在农村搞变相房地产开发,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如今,我省首批61家共享农庄创建试点单位,已经建设半年有余。围绕共享农庄建设的一系列构想,正在一步步落地,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实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田园梦。
古村村民的就业梦
雨后苍翠的橄榄林泛起潮湿的香气,嫩黄色的落花平铺在红润的泥土上,漫步在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冯塘村,鸟叫虫鸣声声入耳,都市人的田园性情在此释放。
这是冯塘绿园共享农庄创始人王斌筑梦田园的始发地。
在“60后”王斌看来,企业要有振兴乡村的情怀,把种植、采摘、住宿等农村生活融入共享农庄建设,带动农民就业;消费者通过资源共享,共享心目中的生态环境、人居条件,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Hello!来一杯咖啡吗?”在冯塘记忆艺术咖啡吧,村民伍爱敏大方地招呼记者。“您还会说英语?”记者问。“其实英语也不难学,hello,不就是海南话‘堵路’的意思吗?”伍爱敏开玩笑地说。
她告诉记者,冯塘村的土地贫瘠,农作物不易生长,村民们长期缺少维持生计的产业。“村里创建共享农庄后,我们把土地租给农庄,不仅有了租金收入,在农庄打工还能领到工资,一个月能有两千元工资呢!”伍爱敏说。
在冯塘绿园,有70多名员工,除了8名管理人员,其余均为当地村民。有的村民还在园区卖椰子和其他土特产,有了多份收入。
来到这里,人人都能感受到原始的乡村风貌。一间火山石屋被修缮成咖啡厅和书画展示区。另一间石屋外,几口长满青苔的大水缸,似乎诉说着冯塘村以前“数缸订婚”的历史。
农庄姓农,以农为魂。让村民获得更多利益,让更多人实现“田园梦”。这是王斌创建共享农庄的初衷。
农庄安装摄像头24小时监控,农庄主通过电脑、手机就可以远程控制灌溉和施肥,还可以设置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而消费者即使身处千里之外,点点手机也能轻松管理农场,还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农庄。
这不是难以实现的愿景,而是今年5月1日实施的《海南共享农庄建设规范》中提出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份建设规范,我省共享农庄将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平台,具备网上查询、预定、支付等服务功能等。同时,覆盖光网,并覆盖4G/5G信号。此外,还要安装可视化的物联网设备并接入政府或海南共享农庄联盟的管理平台,实现和移动互联网等的可视化接口。
有了这些高科技的加持,共享农庄将能实现产品、民宿、土地、资源、项目五大内容的共享。
“柚子夫妇”的种植梦
如果说王斌打造了一个结满乡愁的橄榄园,那么安烁宇就是用柚子来“撬动”自己的共享农庄。
这几天,在澄迈县金江镇善井岭村,安烁宇创建的洪安蜜柚共享农庄既热闹又冷清。
热闹的是,农庄来了一批小客人——海口、澄迈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这里共享自然教育课程。5岁的张一新小朋友显得很兴奋,在农庄里跳来跳去,他的妈妈冯女士告诉记者:“一直想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农庄开设了自然课程,还有老师讲解各种植物和小昆虫的知识,让孩子周末多了一个好去处。共享农庄的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冷清的是,新建的办公室里空空荡荡。为了建设共享农庄,海南大学热带果树专业毕业的安烁宇拉来母校的十几个师弟师妹入伙。人不少,都去哪儿了?原来,下个月开始,蜜柚就要挂果,他们已分赴全国各地参加农产品推介会。前方传来消息,今年推介成果颇丰,蜜柚供不应求。
实际上,安烁宇种植的蜜柚一直不愁卖。在创建这家共享农庄前,安烁宇用了10年的时间在田间地头研究改良技术。他从50亩蜜柚种起,在果园里建实验室,提升果品质量,打响了“洪安蜜柚”“柚子夫妇”两个自主品牌。他曾与一家广州的大型超市谈合作,却始终没有结果。超市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你的蜜柚虽然畅销,但卖半个月就断货,我们可是要挨消费者的骂啊!”
蜜柚种植难以扩大规模,源于缺土地、人才和资金。如今,随着共享农庄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
师弟师妹的入伙,让人才不再是瓶颈。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共享农民闲置用地,土地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目前,安烁宇已和周边两个村庄达成合作协议,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用两块集体用地,他希望联合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80户至100户农民一起种植蜜柚,将规模从目前的200亩扩至600亩。同时,在现有4间民宿基础上再扩建一批,以自然教育为依托,促进农旅融合。
资金的问题也有了眉目——这几天,一些装配式建筑企业、旅游公司不断找上门来。安烁宇在冷静地观察与选择。他心里有一把“标尺”:农庄要以农业产业为依托,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农庄目前的短项是旅游,选择的伙伴要优势互补。
安烁宇甚至开始大胆地期待和一位“董小姐”的合作。这位“董小姐”不是歌里唱的那位“有故事的女同学”,而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这样的底气,来自于他和董明珠的一次会面,更来自于他对共享农庄产业发展的思考。
“我和董小姐一直有联系,我很期待今年内能和她再见一面谈谈‘农事’。”安烁宇看着办公室墙上那张照片满怀期待地说。这张照片,是2016年董明珠参加浙江卫视《我是创始人》节目时在洪安蜜柚基地与安烁宇夫妻俩的合影。
在安烁宇看来,洪安蜜柚共享农庄的未来,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要建立庄主会员制,依托自身的技术团队成立蜜柚种植技术服务公司,与消费者、会员共享技术、果实和品牌,借助共享农庄平台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共享农庄打破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流通形态,由庄主、消费者决定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供给。
安烁宇认为,“柚子+共享农庄”能在深层次上解决农村缺人才、农民缺资金、农产品缺市场、企业缺生产资料、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问题。
“候鸟”老人的共享梦
对于村民来说,共享农庄的建设,让闲置的土地和房子等资源,产生了新的价值。
正如冯塘村的村民伍爱敏所说,村里原来缺少经济产业,共享农庄的创建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贫瘠的土地也能重焕生机。
对于游客来说,创建共享农庄,让游客变成了建设者、投资者,甚至能够成为农庄主。
“候鸟”老人简杰多次来到海南,对他来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海南最大的优势。“尤其是农村,正在变得越来越美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海南农村,不是梦想,而是现实。”对海南共享农庄的建设,他有更多的期待。
根据《海南共享农庄建设规范》,共享农庄应将闲置资源如民宿、土地、产品、项目等进行共享,共享模式包括产品订制型、休闲养生型、投资回报型、扶贫济困型、文化创意型等。
这一创新的乡村建设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消费者和企业的关注。而共享农庄所要构建的,正是一种连接农民、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共享模式,在这个平台下,人人能够实现自己的“共享梦”。
但不可否认的是,情怀背后的现实压力。王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冯塘绿园共享农庄前期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仅租用村民土地就一次性投入2000万元。园区主营业务为会议、餐饮、住宿、文创等,目前保本经营。
记者了解到,在江西井冈山市柏露乡长富桥村的红色体验小镇,村民以闲置住房入股,企业负责改造成特色民宿,村民、企业各占一半股份,这样的共享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挣钱,也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包袱。
这样的共享模式,在海南其他一些共享农庄也在尝试。万宁兴隆咖啡谷共享农庄的负责人黄海生介绍,农庄正筹备推出“共享果树”项目,针对“候鸟”和游客推出“共享住房”,利用当地农场公司职工原住房、危房改造成民宿,一部分民宿已经开工。
与农民建立信任关系,让农民树立共享思维与企业合作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和村民解释如何共建共享农庄,前期我们花了3个月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现在还在努力。”澄迈县金江镇大拉村的蝶恋谷油茶共享农庄负责人陈文栋说。
共享农庄“筑梦的烦恼”
有农庄主表示,顶层设计关乎农庄未来发展,但即使花重金请来专业机构编制规划,在专家评审和环保环节也不知如何对接相应的政府部门。他建议多部门成立共享农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规划审批、监督管理和扶持政策落实。
共享农庄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与需构建信任与规则的共享经济一样,这其中涉及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农民、农庄与市场的衔接,每一个环节的落地都十分关键。
《海南共享农庄建设规范》起草人、北京蓝海易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彦认为,在共享农庄的建设过程中,政府、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将面临创新与变革的挑战。政府应该更加具备全局性思维、服务性思维、市场化思维,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定好政策、标准、规则;二是服务好企业经营者。而投资者和经营者要具备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共享思维。尤其是共享思维,它的维度其实很宽泛,不仅可以将农庄的土地、农产品和民宿拿出来共享,还可以在全海南共享农庄之间建立共享模式,“比如,兴隆咖啡那么有名,农庄可以把‘共享咖啡’这一资源作为经营模块植入各个农庄,实现共享农庄之间的共建、共享、共赢。”
对于目前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吕彦认为,目前海南共享农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中的探索成本都在所难免,但是随着休闲农业盈利通道的打开,相信越来越多的农庄会与农民分享更多红利。
她建议,为了避免农庄千“庄”一面,共享农庄要实现主题化差异经营,学会“造梦”吸引消费者,围绕主题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文创产品和体验项目。“目前,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海南养生养老,就养老而言,农庄可以考虑针对不同人群建‘候鸟’型度假农庄、本地康养型农庄、投资型养老农庄等。”
海南省农业休闲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清水认为,海南建设共享农庄可借鉴台湾经验。台湾休闲农业产业链是一个系统,农民提供土地和劳动力,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协会提供平台、标准和推广,策划规划单位提供策略与品牌战略,专家提供指导与风险把控,渠道方提供渠道与推广,“由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才能把事做好”。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将把“共享农庄”品牌作为招商推介的重点,年内到北上广等城市大力营销推介,扩大“共享农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共享农庄已在海南落地生根,我们期待它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春暖花开。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