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记者从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海口市药谷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海口市狮子岭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和《海口市云龙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目前已形成阶段成果,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今起进行公示。
《海口市云龙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公示规划简介
一、项目区位及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位于海口市市域中部的云龙镇,紧邻云龙镇区北部,绕城高速以南,G223海榆东线以西;距离粤海铁路轮渡港46公里、距离秀英港34公里、距离海口美兰机场约5公里。
根据《海口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 )》确定云龙产业园开发边界,本次规划范围面积约为336.11公顷。
二、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总用地规模为336.11 公顷,建设用地325.15公顷。其中一类工业用地87.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6.84% ;二类工业用地( M2 )面积26.5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8.17% ;工业/物流仓储可选用地( M/W )面积55.7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7.15%。
三、人口规模
规划区人口规模为2.8万人,其中就业人口1.6万人,居住人口1.2万人。
四、产业定位
依托邻近美兰机场及临空产业园的区位优势,依靠海口南部区域丰富的农业资源,与云龙镇区协作分工,承接海口市区产业转移和临空产业园产业辐射,服务海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复合型产业园区。
五、产业选择
重点发展烟草制造、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培育壮大环境装备、机械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把握机遇发展农业互联网、精品农业等产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 2019年版)》为标准;鼓励及引导产业类型参考《海口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8年版》。
六、产业布局
产业功能区主要由环境装备及机械制造区、食品加工区/现代物流业区、烟草生产汲配套业区、研发及办公区和生活配套区组成。
七、规划结构
本次规划形成"一带、一区、 三组团"布局结构。
一带:是指产业园区中部的滨水公共绿带。
一区:是指规划区南部的产业园配套研发区。含研发及办公区和生活配套区。
三组团:两个工业组团和一个工业/仓储组团。
两个工业组团:分布于榆东线以西,云龙溪以东。环境装备及机械制造区,主要为环境装备、机械制造等产业;烟草生产及配套产业区,主要为烟草制造等产业。
一个工业/仓储组团:分布于云龙溪以西,主要为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
八、土地使用
本规划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 - 2011 )为依据,参照海口市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制定。用地性质一般划分至中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以及指定用途的用地划分至小类。依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和用地保障的意见(试行)》琼府[2019] 13号文件相关内容,针对未来产业招商项目类型落地存在的不确定性,本次规划新增可选用地和混合用地。
可选用地:对开发意向尚未明确的工业地块用地性质进行弹性管控,本次规划增加"工业/物流仓储可选用地”, 其用地性质采取"M/W"可选用地表达,后期可根据使用功能选择一种类型或混合使用开发建设。
混合用地:主要指为了提升园区发展质量而配套的创新型产业用地,指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 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用地,用地性质采取"M1/B1/B2" 其中M1类建筑面积不得少于50%。
九、综合交通
1、区域快速通道规划
规划对接海口市道路交通网络,现状区域快速通道主要以海榆东线为主,道路红线宽度9米;向北接海口绕城高速通至市区、秀英港、海口港、火车站以及西部市县;向南联系海口周边乡镇。未来规划园区道路与永三公路(在建人临空产业园的市政道路进行衔接,增加园区横向区域快速通道,疏解海榆东线的交通流量。
2、道路功能等级划分
规划区道路结构分为五级:过境道路( G223)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慢行路。规划道路总长约20KM ,规划道路网密度为6 KM/K ㎡。
3、道路红线宽度控制
过境道路(海榆东线公路):规划区内约2.3KM ,道路网密度0.68KM/K ㎡。海榆东线红线控制宽度50M ,机动车设计速度40 KM/H。
主干路:红线控制宽度25-30M ,机动车设计速度40KM/H。规划主干路2.8KM ,道路网密度0.8KM/K㎡。
次干路:控制宽度20-30M ,机动车设计速度30KM/H。规划次干路6.7KM ,道路网密度2.0KM/k ㎡。
支路:红线控制宽度14-20M ,机动车设计速度20KM/H。其走线以主要道路骨架为基础,并考虑合适的工业地块大小与尺寸,进行方格网状的布局。
区内规划支路6.3KM、慢行道路1.9KM ,道路网密度2.4KM/K ㎡。结合规划区中部的绿地、水系,设置休闲步行道路。
4、普通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园区公交线路不单独设置,沿用现状区域公交线路,将其引入产业园区,主要沿主、次干道和系统性支路布置,公交线路公交站点间距控制在500米左右,规划园区设置公交停靠站12处。
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规划思路
规划从设施共享的角度出发,处理好区域共享公共设施与园区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的关系。规划共享镇区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商业服务(餐饮、超市、银行人邮政等公共设施。产业园区共享建设污水处理厂、给水厂、变电站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按照《海口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结合规划地块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按照园区产业发展要求,规划在横二西路南侧,靠近云龙镇区集中布局商住用地10.29公顷,商业用地8.01公顷,新型产业用地24.06公顷。规划保留产业园中部海南省计量实验所办公用地,用地面积1.46公顷。
3、社区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2018年)的相关要求,结合产业园区东南侧居住用地设置,包括居委会、文化站、卫生所、便利店、社区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4、产业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产业服务设施主要为加油站、餐饮服务、金融服务、市政开闭所、公共厕所等方面的设置,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对于用地面积较大的服务设施,规划单独给出地块;对于面积较小的产业服务设施,规划结合在其它地块中配建。
十一、 绿地水系规划
规划“一园、三廊、三节点”的绿地系统。
“一园”即规划区中部云龙溪带状公园;
“三廊”即沿海榆东线、横二西路、横六路两侧防护绿地形成的交通绿廊;
“三节点”即沿园区中部带状公园,在视觉焦点形成的重要景观节点。
规划区内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是指规划结合地形地势和中央水体构建的南北向带状绿地,防护绿地规划为市政设施防护绿地、道路防护绿地、水渠防护绿地三种类型。未来公园建设时应结合现状农田特征,具体依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和用地保障的意见(试行)》第三条,开发边界范围内新增的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等生态绿化用地可以按“不转不征”土地利用制度管控。
十二、空间景观规划
规划沿主干路形成“一轴、三廊、多点”景观轴线。
一轴:依托园区中部自然水系景观,沿水系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必要的休憩设施,打造园区生态景观轴;
三廊:规划在横五路、横四西路、横二西路现有道路建设的基础上,沿路丰富道路两侧空间环境建设,形成三条横向的景观视线通廊;
多点:规划结合园区自然景观、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多个自然景观节点和人文景观节点。
绿化渗透:以规划区周边的生态田园为园区的绿化背景,通过整个景观系统,引导北面绿化景观渗透至园区内部各个片区。来源: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