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动态
海南严查房地产 !全岛2万家开发商能否逃出生天?
发布时间:2021-05-15 08:49:23 点击量:331

编者按:海南,北纬18度最美的风景线。环岛东西海岸线,曾经星罗棋布着一个个美丽的海湾,让世人为之倾倒。然而,三十年野蛮无序的房地产开发,让美丽的宝岛千疮百孔!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海南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一旦生态毁了,这座岛屿有可能成为“死岛”!海南,经不起房地产这剂“春药”的折磨了……环保风暴重拳打击之下,海南房地产开发模式发生了巨变。2万家房地产开发商何处去?

海口葫芦岛项目全面拆除;

万宁日月湾的“月岛”填海项目拆除;

三亚凤凰岛二岛项目部分拆除;

海口南海明珠人工岛项目控规调整;

儋州海花岛39栋住宅建筑全面停工。

2011年5月,中汇宏基集团董事长韩锡定做客人民网,讲起了中汇计划投资110亿元,在海口投资的葫芦岛项目。不到两年,该项目就因资金问题停工,至今已经十余年。全面拆除,意味着号称110亿的投资项目,就这样没了。拆除葫芦岛的成本是2.2亿元?

2018年9月,孙宏斌见到了海南省领导,孙宏斌介绍了融创在海南发展的计划,要点是在海南发展文旅产业,并声称要把融创文旅集团的总部设在海南。

融创在海南的日月岛在2017年底就彻底停摆了。很多交了房款的业主开始到处维权,日岛三期封顶之后,原规划的四期、五期的住宅产品未被相关部门批建。可很多房产代理机构仍然把日月岛的房产标注为“70年产权”。融创说:报批方案就是商业,未宣称是住宅。

去年8月,万宁市对日岛项目规划做了调整,日岛未建用地将主要开发星级酒店项目、主题水乐园、特色商业街及开发旅游配套项目,禁止建设房地产及产权式酒店、SOHO公寓等类住宅项目,并专门提到:

日岛不得保留纯住宅用地,要求企业变住宅产品为经营性产品。

日月岛是打着文旅的招牌,但延续的是卖房子的旧套路:

政府不欢迎这种模式。

都两年了,融创文旅集团的总部还在北京呢。

从韩锡定到孙宏斌,以及曾重兵杀向这里的中弘王永红、富力的李思廉,海南用千钧雷霆的手段教育他们,他们都赌错了。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个项目在有序降价中。大力建设自贸港的背景下,开发商还能做点啥。还可以盖商用物业、产业园。

很长一段时间里,开发商充当了海南建设的急先锋,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要适应一种新的身份了——城市配套服务商。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国务院海南自贸港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严格控制房地产,海南的房地产不是外面想要多少就建设多少,不能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再忆及,王功权、冯仑、易小迪等万通六君子时代,在海南房地产挖得第一桶金,从高点收割出来全身而退,已经是时间很久长的事了。

全岛2万家开发商是生是死?

很显然,当人们蜂拥冲向海南的时候,并没有想清楚海南到底如何发展,以为海南不过是类似于浦东建设、深圳建设的套路,无非是发展一座城市、建设一个港口盖盖房子、修建道路那么简单。其实无论是城市打工仔,还是所谓的身价几亿几十亿的大老板,这一次都会输得干干净净。

去年,我认识的一个身价号称百亿的老板,想到海南发展养老业务,说白了,也还是打着养老、康养的旗号拿地,盖房子、卖房子罢了。我劝他还是省省吧。今年7月,又有号称身价几十亿的老板跟我说要到海南投资150亿元做康养医养结合体,他对于海南到底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其实根本不清楚。这些人以为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而要在海南兴业、发展,光有钱是不行的,还得有脑袋和智慧,真正懂得海南的发展是国家战略,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才行。然而他们未必都能够真心听得进去。

其实海南并不适合养老、养生、医养。海南省的某明到了海南以后,对海南的情况并不了解,就开始宣传海南康养养生之类的招商,这是一种误导。从全国各地到世界各地的人到海南,有一个生理适应期,需要一个季节和气候温度的变更适应过程。人体对于外界环境的这种长期的适应性,包括水土的适应性,决定了海南适合旅游、商贸,而不是长期的康养、养生。比如说东三省的人热衷与到海南,冬天,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到了零上30度左右的海南,温差50度左右,这种温差极其容易导致人体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即使在东北人们在暖气和炕头习惯了温度的逆差,与室外温度差距太大,而弱进入海南,形成长时间的温差调整,也是很危险的。

再就是海平面的低压和氧分压的结构形式,对于山区和高海拔地区的人来说,这也是极其危险的。一方面海绵的氧分压并不高,另一方面含氧量和负氧离子的巨大变化和落差,也容易导致人体应激反应,就是面对环境的变化人体的自我保护性适应,容易造成身体的自我防卫过当,出现应激综合征。

在海南一拥而上的20000家房地产开发商,多是手里有点资金结余,在内地省份赚了第一桶金,想到海南再捞一把,妄图套着过去成功的脚印再前进一步,再挖一桶海南的金子。殊不知,这次搞错了方向,海南不是建设城市,建设自由贸易港口更不是盖房子。

进入海南的20000个房地产开放老板必须要搞清楚以下几点,赶紧收手。

10月19日那天,海南举行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发布会。会上公布的一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长达4万余字。同时披露的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干部问责情况,更是触目惊心:厅级干部30人,处级干部56人,科级干部49人。

这样的雷霆之势,也落到了开发商的头上,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

葫芦岛全面拆除;万宁日月湾的“月岛”填海项目拆除;三亚凤凰岛二岛项目部分拆除;南海明珠人工岛项目控规调整;海花岛39栋住宅建筑全面停工。

在海南,很多事情,超越了我们以往的认知。

2011年5月,中汇宏基集团董事长韩锡定做客人民网,讲起了中汇计划投资110亿元,在海口投资的葫芦岛项目。他说要在岛上建设七星酒店、高级商场、免税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游艇码头,预计2015年交付使用。其中,七星级酒店建成后将成为海口市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地标性建筑。不到两年,该项目就因资金问题停工,至今已经十余年。

韩锡定代表的,是一波来海南掘金地产的实体企业商人。他来自浙江宁波,他卖过水产品,投资过油库,他的海南中汇宏基是在2009年成立,那是海南房价再次起飞的时候。全面拆除,意味着号称110亿的投资项目,就这样没了。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拆除葫芦岛的成本是2.2亿元,这笔资金是财政支出还是别的途径?他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应。但政府这么大的魄力,是在告诉我们,这一次,海南是追溯历史,新官在理旧账。

2018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海南省引进外资项目洽谈会上,孙宏斌见到了海南省领导。当时的报道说,他们进行了面对面、一对一洽谈。约40分钟的洽谈时间里,孙宏斌介绍了融创在海南发展的计划,要点是在海南发展文旅产业,并声称要把融创文旅集团的总部设在海南。

孙宏斌很有诚意,但实际上,融创在海南的日月岛在2017年底就彻底停摆了。很多交了房款的业主开始到处维权,他们告诉子姨,日岛三期封顶之后,原规划的四期、五期的住宅产品未被相关部门批建。可很多房产代理机构仍然把日月岛的房产标注为“70年产权”。融创说:报批方案就是商业,未宣称是住宅。去年8月,万宁市对日岛项目规划做了调整,日岛未建用地将主要开发星级酒店项目、主题水乐园、特色商业街及开发旅游配套项目,禁止建设房地产及产权式酒店、SOHO公寓等类住宅项目,并专门提到:日岛不得保留纯住宅用地,要求企业变住宅产品为经营性产品。

海南的朋友说,日月岛是打着文旅的招牌,但延续的是卖房子的旧套路:政府不欢迎这种模式。都两年了,融创文旅集团的总部还在北京呢。

最近一段时间,还有消息说有央企要把免税店设在海花岛。那又怎样,在公布的督察整改方案中,海花岛同样没有逃脱。从韩锡定到孙宏斌,以及曾重兵杀向这里的中弘王永红、富力的李思廉,海南用千钧雷霆的手段教育他们,这些年,他们都赌错了。

今年3月份的时候,海南发布的一份文件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出了一个创新性词汇——安居型商品住房。这种新型住房的各个环节,都被限定条件了。其中有句话很关键: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子姨问了海南的开发商,海南的政策对他们有啥影响,对方沉思了一下,回应说:各个项目在有序降价中。

问他们大力建设自贸港的背景下,开发商还能做点啥。他们想了想,说还可以盖商用物业、产业园。

很长一段时间里,开发商充当了海南建设的急先锋,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要适应一种新的身份了——城市配套服务商。这个词汇,想来想去,比较准确的翻译是:城市打工仔。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国务院海南自贸港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严格控制房地产,海南的房地产不是外面想要多少就建设多少,不能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书记语气挺重,“房地产的加工厂”贬义十足,前面放“不能”两字,体现了决心与誓言。诚然,“不是外面想要多少就建设多少”,这话很值得商榷,“外面”是指海南之外的中国各省么,还是指非本省的购房者,抑或是大大小小开发商?

如果“想在海南建设多少房地产就能建设多少”的话,那当地政府是管不了还是没管好?

土地资源是政府手上出让的,每个项目都是由政府审批的,谁有天大的能耐,谁想要多少就建设多少?海南房地产,没有出现过无政府主义状态吧。海南迎来历史机遇期,这次要上大招儿,要上自由贸易港了,国家级的大战略。

房地产这个原来的“海南大美女”,更加不受待见了,新人笑时有谁听到旧人哭?

说房地产是“海南第一美人”,海南上上下下估计不愿意面对,更不好意思去承认。但自打1988年建省以来,房地产的她就一直就看上去很美,中间有波折,有过一段时期的“烂尾”,但“尾巴”烂了,脸蛋一直很好看,而海南的美好时光,就是努力把美女“尾巴”补齐了,可以摇头摆尾地走出来,顾盼生姿,情意绵绵,心醉神迷。再忆及,王功权、冯仑、易小迪等万通六君子时代,在海南房地产挖得第一桶金,从高点收割出来全身而退,已经是时间很久长的事了。长期以来,海南房地产对全省举足轻重,无论投资还是税收都占到50%左右。海南去地产化进程,被称作“壮士断腕”,从2015年暂停批地、暂停批建的“双暂停”,到2018年全省全域限购政策的实施,在中国绝无仅有。全国各地,房地产调控因城施策;海南一省,因省施策,一刀切,多么大的刀向自己砍去,砍得血肉模糊,对自己狠得不是一般二般。

全岛开发商手中已有的几十万亩开发土地何去何从?

全岛2万家开发商是生是死?

壮士断腕,是舍小保大,丢卒保帅,青山在,人未老,继续干。海南想舍去的,是经济总量的大半,这些年虽然不断下降其占比,由2017年的46%、2018年的35%到2019年的25%,房地产销售腰斩还要拐个弯儿,但即便如此,海南对房地产依赖程度,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仍居首位。断的不是腕,是四肢,是躯干。

壮士,海南与兄弟省市比比何谈壮士?拿财经评论家的叶檀女士的话来说:海南与深圳、上海之间,隔着18条鸿沟。以GDP论,1个上海顶7个海南,1个深圳或香港顶5个海南。海南GDP总量排名一直在全国倒数5名之内。

房地产风萧萧兮海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壮士原来并不壮实,这下房地产被大卸八块,在海风袭袭中站得还算稳吗?

海南全省对自贸港的期待,五指山不是华山也只剩下这一条路了吧?先自绝退路,背水一战,再杀出一道生机。自贸港,以港兴省,以贸兴省,向世界开放,向世界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房地产未来一定在其中扮演角色,产业的聚焦与发展,“鸟儿”就会竞相飞海南,就会有住房的各种需求。海南在向世界打开大门的同时,怎能又向国人关闭一扇扇门窗呢?只要房住不炒,只要守护海南的绿水青山,特地要向海南书记刘赐贵书记进言:不会谁想建多少房地产就建多少房地产,您说建多少我们都建多少,可以吗?

海南不是“壮士断腕”,是期盼“凤凰涅槃”。

“三个亲自”不是为某一个人、某一个政府、某一个政党谋利益,而是为国家为中华民族谋利益。“三个亲自”就是要据国家治理、全民族之力实现伟大的中华梦想腾飞,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复兴的过程,一定要解决压在每个人身上的房子压力,私有资产的房子降低了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必须要实现“居者有其屋”,这是继“耕者有其田”之后的历史重大变革,属于制度性、红利性变革。海南要集967万海南人的幸福与一体,走出社会主义住房公有制建设的道路,走出依托政策改革和制度改革后的发展红利释放的中国特色道路,一定是中国化的道路,不是西方化的道路。改革到纵深一定是解决最基础的住房需求的改革,改革完善和达成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交通免费、养老免费的社会主义大同社会。

海南发展一定是以吸引全球的资本到海南来,而不仅仅是吸引国内的资本资金到海南来。海南的发展是要把世界的目光聚集过来,把世界的资本聚集过来在海南兴业发财,推进国际资本的流动,推动国际资本在海南的发展,与中国人民一道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走出去,海南发展战略是国际的资本向海南走进来,形成了一个国际资本投资洼地,向海南投资,形成满足国际资本的嗜好,也形成国际资本的流动动力。欧美国家的资本的本性是追求价值,追求流动过程中的价值。而美国一些资本家左右政治的目的,还是为了价值。中国面前最难的不是资本对价值的追求,而是欧洲资本控制下的白种人的优越感的执拗。中国与欧洲、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是信仰的矛盾,也不是国家之间的主义之间的矛盾,而是中华民族和欧洲白种人之间的种族谁更优越性的矛盾。发展海南,就是要避开这种种族优越性矛盾之争,通过真真实实的社会建设,证明中华民族选择的发展道路、共同富裕、大同社会、和平世界的行动是切实可行的,从而证明中华民族的优越性的存在不可辨驳。

故而,海南的20000家房地产开发商,老套的发展形式和模式就省省吧,该关关,该停停,该收手就收手吧,别在海南死撑着了,赶紧调头、转行,做点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别再总想着投机取巧拿块地就能卖房赚钱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还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干部问责,以及如何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等热点、焦点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应。

记者:请介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

答: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应销号整改任务240项,已完成销号221项,按时完成率92.1%。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2358件群众举报件已办结2355件,办结率99.87%。对移交我省的9宗生态环境损害线索启动调查问责,共对17个责任单位,135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其中厅级干部30人,处级干部56人,科级干部49人;党纪政务处分118人次,诫勉处理37人。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3877件群众举报件,目前办结3829件,办结率98.76%。针对第二轮督察反馈的问题,我省制定了144条具体措施,46条专项督察整改措施。

记者:督察组反馈意见指出,“部门推市县、市县看部门”的情况在海南省普遍存在,导致许多督查整改工作相互掣肘、难以有效开展。针对这个问题,海南在理顺体制机制方面如何形成合力、各司其职?第二个就是前天有一条新闻在朋友圈刷屏,就是海南要全面拆除葫芦岛,葫芦岛建设的成本很高,拆除的成本应该更高,达到2.2亿元。这个2.2亿元的拆除资金是财政支出还是别的途径?

答:目前我们从以下3点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是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重点问题,8月份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和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长共19名省领导,力度空前地对全省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开展集中督查,对重点问题由省领导包点盯办,推动解决。同时建立市县向联系省领导汇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第二是建立我们的督察整改联席推进工作机制。加强省里和市县的沟通协调,对围填海、垃圾处理等行业性、系统性难题进行集中攻坚,形成工作合力,努力解决老大难问题。第三是我们加入了省纪委监委的监督震慑力量,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要严肃问责,保持高压态势,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利剑高悬。

第二个问题,海口市委、市政府是葫芦岛问题治理的主体,他们正在进行有关方案的准备,包括前几天公示的拆除方案,有关具体的数字包括资金,我建议可以看海口市有效的法律文书。2021年海南自由贸易港盛装起航!海南欢迎您!

资料来源:海南楼市在线

打印 】 【 关闭
关于海居 | 商务合作 | 诚征英才 | 法律声明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服务中心 | 联盟团队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2012-2015  HAIJUWANG.COM  海居网  版权所有 琼ICP备13002279号-1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007-9903 周一至周日 9: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