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三批制度创新案例
新闻发布会(2021年7月5日)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三批制度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王磊,省委外事办主任王胜,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副厅长贾文涛,省财政厅副厅长方向阳,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吴正一,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萍,海南海事局副局长效国良,洋浦管委会副主任张进。
下面,首先请王磊副秘书长给大家介绍第十三批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案例相关情况。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正式发布实施,从法律层面为海南自贸港推进制度集成创新、系统协调推进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半个月前刚闭幕的省委七届十次全会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近期,海南各市县、各部门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三年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积极谋划、锐意创新,以制度创新助推改革、力促发展,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制度创新成果。我们按照“首创性、已实施、效果好、可复制”原则,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反复研究并征求各方意见,精选出新的一批制度创新案例,并经海南省委深改委(自贸港工委)会议审议通过。今天我们正式对外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三批共七项制度创新案例。本次发布后,我省的制度创新案例总数将达到123项,营商环境将进一步得到优化,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这次发布的七项制度创新案例有:
一是构建耕地“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四位一体保护制度。由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提供。
二是医药招采价格引导机制。由省医疗保障局、省政务服务中心共同提供。
三是保税港区物流分离监管。由洋浦管委会、海口海关、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共同提供。
四是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由海南海事局、海口海关、省交通运输厅、中国船级社海南分社、海口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共同提供。
五是国际商事纠纷“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由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省高院、省委政法委、三亚中院、省司法厅共同提供。
六是链上化、一体化、智能化财政电子票据“区块链”管理。由省财政厅提供。
七是乡村振兴“外事直通车”。由省委外办、琼海市、省农业农村厅共同提供。
我就简单介绍到这里,后面我的同事接受各位记者的提问。谢谢大家!
彭太华
感谢王磊先生的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一下所在媒体的名称和想要提问的单位名称。下面有请记者提问。
★
答记者问
★
近期,海南省委、省政府对如何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地推进制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能否简要说明接下来制度创新工作重点?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截至目前,海南省已经推出了13批共123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制度创新工作氛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制度集成创新三年行动方案、任务清单,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创新的质量也就是“含金量”。重点开展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首创性,打造一批含金量高、质量过硬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我们将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为契机,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全国的改革大局和海南的发展全局深入谋划,积极学习借鉴新加坡、迪拜、我国香港地区等国际先进自贸港的先进做法,拿出一批符合海南发展实际和自贸港建设需要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
二是聚焦问题导向,把制度创新转化为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将紧盯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当前最重要、最紧迫、最难啃的改革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的协同配合,通过系统性、集成性、穿透式的改革创新,以实施效果为评价指标,让制度集成创新成为引领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是聚焦问效评估,发挥制度创新效能。我们近期将针对已经发布的13批123项制度创新案例进行问效评估,重点对每项案例的实施效果、解决实际问题的效能、复制推广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跟踪督查,进一步建立制度创新案例问效评估的制度化、常态化机制。与此同时,统筹有内在联系的制度创新,使它们有机融合、协同集成,形成1+1>2的联动效果。
四是聚焦复制推广,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建设。我们正在按照省委深改委第31次会议关于“加强制度创新案例向市县、园区复制推广,变‘盆景’为‘风景’”的指示精神,结合国务院、商务部的相关工作要求,把我省已经推出但尚未大范围复制推广的14项制度创新案例,以及国务院、商务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而在海南还没有推广的17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省不同范围内予以复制推广,形成“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生动格局。
我们都知道,耕地保护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请问海南在加强耕地保护方面有哪些创新性工作举措?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都知道,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海南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耕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尤为突出。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海南省在耕地保护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有政策引导、有规划统筹、有标准规范、有规则控制、有资金保障、有数据支持、有监管手段、有专家支撑的“八有”工作格局,重点是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严控“占”。就是从源头上控制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占用。为了规范承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授予海南省对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审批权限,出台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管理办法,把控好“调整补划平衡”这一关键,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布局更优化。出台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工作实施意见,全面推进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保护好耕地资源的精华。此外,修订耕地开垦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和缴费标准,较大幅度提高了建设占用耕地成本,倒逼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
二是规范“补”。在全国率先出台新增耕地调查认定技术规范,建立耕地保护专家库,构建了新增耕地来源、地类、数量、质量和产能认定、后期管护等新增耕地全流程、全要素、全覆盖的闭环管理机制。同时,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控制未利用地开垦,明确区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补充耕地主渠道,多渠道扩充全省补充耕地储备库,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
三是合理“调”。构建耕地保护易地调剂补偿机制,由调增建设用地指标和调减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市县,向调减建设用地指标和调增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市县,按照一般耕地每年200元/亩、永久基本农田每年300元/亩的标准,支付易地调剂补偿费用,通过政策保障调动市县承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积极性。
四是重点“统”。从市县新增耕地指标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指标,统筹建立省级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实施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探索实行指标限价供应新模式,重点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园区补充耕地指标需求,强化全省指标统筹能力。
五是强化“保”。通过集成创新土地整治相关政策,大力推动实施2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同时,充分发挥垦区土地资源优势,创新政策和管理机制,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范围从农村拓展到垦区,赋予农垦集团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主体、指标交易主体地位,快速扩充全省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
六是严格“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双零”专项整治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厉打击乱占耕地行为。出台《关于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意见》,将耕地保护责任有效传导到市县和镇村,实行耕地网格化监管。同时,搭建一体化全流程督察执法信息系统,实现违法线索采集、核查、处置、销号闭环管理,并建立行政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形成执法监督合力。
总的来说,保护耕地必须坚持“堵”“疏”结合,一方面压实责任,严格执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另一方面,通过制度集成创新,有效破解堵点、难点,调动各方面积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很多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着力在保护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统筹协调好保护与保障的关系。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医药招采价格引导机制和全国其他省份比较具有哪些亮点?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医药招采价格引导机制的建立,有效破解过去医药招采和价格监管领域有政策缺手段、有手段低效率的难题,加强医药购销领域监管,引导医药价格回归合理空间。海南省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建立的医药招采价格引导机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亮点:
一是形成了医药招采和价格监测管理机制。在国家统一的医药价格监测体系建立前,各省市医药价格监测能力随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同而高低不一,在履行挂网医药企业主动降价、医疗机构合理采购和回款等监管职能上缺乏手段,没有参照标准。为解决这一问题,海南率先在全国出台《海南省医药招采和价格监测管理暂行办法》,提升全省医药招采和价格监测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立权责对等、协调联动的医药招采和价格监测管理机制,营造公平规范、风清气正的流通秩序和交易环境,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二是联动全国挂网价作为参考并引入预警机制。海南提出实时动态联动各省挂网价,横向比较本省医疗机构采购价,通过设定预警规则,对全省挂网药品、医用耗材设定红黄绿线和红黄灯预警,凡属于在海南交易的直接挂网的药品、医用耗材,当医药企业挂网售价或医疗机构采购价格高于设定的价格红黄线时,推送红、黄灯预警。明确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处理预警信息(降价或申投诉)时限,明确医保行政部门处罚措施,督促企业主动调整挂网价格、交易价格,挤压药品、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空间,使价格回归合理空间。在引导企业降价和规范医疗机构采购业务的整体效果上超预期。在价格引导机制建立以后,我们累计抓取了全国价格库的信息有12万条,预警以后收到企业主动降价的信息有1356条,平均降幅39.18%。比如说,某一个维生素的药品由1000元/瓶降到60元/瓶,降价幅度达到94%。
三是将医药招采积分考核机制与信用评价体系相结合。匹配国家信用评价制度,通过企业报告和采购平台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完整规范地采集医药企业失信行为信息,建立起适合海南实际的操作规范、裁量基准和失信事项目录清单。对长期存在预警、积分考核分数较低且拒不整改的企业和医疗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多部门,采取约谈、书面函询、暂停产品挂网、纳入“双随机”抽查重点名单、纳入失信信息记录和禁止交易等措施,督促企业健全自查自纠机制,落实诚信经营主体责任,规范采购行为,为后续进一步放开全省医药挂网准入门槛打下基础。
系统上线以后,积分考核低于60分的生产企业占比仅仅为14.35%和37.41%。针对未履行信用承诺义务的企业,我们一共注销了40家配送企业的交易帐号,有614个药品的品种和5450个耗材被撤网,有效的建立起防火墙,也进一步放开了挂网准入门槛。我们也明确了医疗机构的回款责任,目前,全省集中采购的药品和耗材的及时回款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该系统对于医疗机构最直接的影响是规范其管理,有效约束其采购高价药行为。通过对医疗机构医药采购、销售、入库、回款及临床合理用药行为均设定评分指标,采购领域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谢谢记者的提问。
我的问题提给洋浦管委会的领导,请问“保税港区物流分离监管”制度创新给企业、地方带来什么改革“红利”呢?
感谢记者提问。“保税港区物流分离监管”制度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施保税港区外上下游企业进出洋浦保税港区的货物“点对点直转”监管。二是实施开发区内上下游企业间联动。三是打造全链条闭环式联合监管机制。
从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情况来看,该制度创新案例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一是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该制度实施后,试点企业“海南炼化”生产的对二甲苯在洋浦保税港区、海关监管下,点对点完成上下游企业间以管道方式直接运输,既为企业节省运输成本,又提高了产品运输的安全性,且为洋浦实现贸易自由便利化积累了经验。2020年12月9日,“海南炼化”生产的1000吨对二甲苯顺利完成首单“物流分离监管”业务,截至2021年6月底,共有1.7万吨对二甲苯完成“物流分离监管”业务,降低企业物流费用300万元以上。
二是有效释放产能。制度创新实施前,由于运输成本造成企业运营成本过高,上游企业产品在价格上缺乏竞争优势,下游企业被迫选择在海外直接采购,区内无法实现企业之间的直供。致使上游企业产品因销路不畅,而处于停产状态。该制度创新实施后,通过节省运输成本,降低了产品销售价格,下游企业则就近采购取代海外进口,衔接了以往断裂的上下游产业链,也推动上游企业顺利复产满产。自2020年9月底复产以来,共恢复对二甲苯产能60.68万吨,增加工业产值约29亿元,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避免了优质产能的闲置。
三是提升了国内大循环的货物流转效率。制度创新实施前,上下游企业货物要实现流转,需海运出口再复进口,上游企业产品供给下游企业的周期长、时间久,且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游企业的正常生产。该制度创新实施后,企业之间通过管道运输,实现点对点的货物流转,时间短、效率高、损耗少、稳定性强,且通过流量计更便于监管。以往需要100小时左右的货物流转周期直接缩短为25小时,节省了四分之三的时长,大大提升了货物流转效率,为企业稳定生产、降低风险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我的回答完毕。
我想问一下海事局,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的制度创新点有哪些?实施后效果怎么样?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海南海事局的支持和帮助。境外船舶移籍指的是在境外注册的船舶在原籍注销后转移到海南自贸港申请注册登记,并从事国际航线运输,这项业务涉及到交通(港航)、商务、海事、海关、船级社等单位,是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交织较多的事项。“一事联办”就是将境外船舶移籍当作“一件事”,建立跨部门联合审批工作机制,解决审批流程环节多、材料杂、时限长的问题。通过5月8日由“香港”转籍“中国洋浦港”的“海丰海口”轮案例实践(该轮为集装箱船,载重吨12628,箱位907,原船籍港为中国香港,船东海南海丰航运有限公司为香港法人独资企业,注册地为海口 ),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创新点有3点:
一是首创中央驻琼单位和地方政府部门间深度融合开展政务服务。我们形成由政府、海事、海关、交通、船级社等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运用极简审批理念,通过建立专属微信协调群等办公方式,消 “堵点”解“难点”,使审批工作提前衔接、无缝对接,灵活有效地提升政务服务协同水平。
二是首创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 “一事联办”打破了部门壁垒,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容缺后补等方式,将进口船舶技术勘验、机电产品进口许可、“零关税”企业备案、“零关税”船舶进口通关、船舶检验、船舶登记及相关船舶证书签发、国际航线船舶运力备案、余油退保或免税等系列手续,由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同步办理,有效解决了审批事项互为前置问题,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审批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扎扎实实地为企业办实事。
三是率先推行船舶注册登记“不见面审批”。我们全面实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站办结”,通过远程视频验证、邮寄申请材料和邮送证书等手段,实现船舶登记“不见面审批”。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船舶移籍注册的便利性、时效性,为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
主要成效也体现三个方面:
一是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境外船舶移籍注册登记从完成进口、登记手续到重新投入营运,制度创新前,至少要耗时100多个工作日,制度创新后,大幅压缩至不超过8个工作日,效率提升逾90%。
二是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以时间创效益”。以“海丰海口”轮为例,按目前市场上船舶每天的租金10万元计算,为企业间接创造效益超千万元,再叠加海南自贸港“零关税”船舶政策减免的1500万元税款,共计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约2500万元。
第三,为今后境外船舶移籍注册提供了样板。“海丰海口”轮由香港转籍海南,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首艘由境外转入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的国际船舶,实现了境外船舶移籍海南自由贸易港零的突破,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的有效实施,将吸引更多国际船舶选择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促进航运要素向海南聚集。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国际商事纠纷“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相比内地商事纠纷化解机制有哪些创新亮点?
感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国际商事纠纷“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的建立是海南法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建立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机构和国际争端调解机构等多元纠纷解决机构。”,推动制度集成创新,完善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体系的重要举措。国际商事纠纷“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即在法院主导下,将诉讼、调解、仲裁三种争议解决方式无缝对接,共同促进纠纷化解。
相比内地商事纠纷化解机制,海南的做法有以下创新亮点:一、依托全国首个省级跨区域集中管辖涉外民商事案件并实行“立审执一体化”运行的海南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牵头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不断创新国际商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吸纳境内外仲裁机构、调解机构进驻法庭,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二、为源头化解纠纷,落实诉源治理的要求,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主动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大胆创新,突破《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调解案件减半收取”的规定,对诉前(立案前)达成调解的所有类型案件均直接免予收取案件受理费,在全国属首创。
三、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尝试不同于以往调解机构入驻法院或者相关机构组织派驻调解员参与调解的做法,在和境内外13家仲裁调解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在诉讼服务中心专设仲裁机构仲裁员窗口,邀请合作的仲裁机构选派仲裁员定期值班,参与现场调解或接收仲裁申请资料。该举措不仅使当事人在立案现场享受到选择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的便利,还可完成在立案阶段发挥诉讼、仲裁合力进行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真正在现场实现“诉讼”、“仲裁”、“调解”的无缝对接。
四、建立撤销仲裁前与仲裁机构会商制度。对当事人提起的撤销仲裁裁决申请,合议庭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存在撤销的法定情形并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及时召集仲裁院负责人、仲裁庭召开沟通会议,指出仲裁裁决存在的问题,推动仲裁庭同意重新仲裁。促进仲裁机构通过自我纠错以维护自身信誉,实现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的良性互动,在全国属首创。我就介绍到此,谢谢!
我的问题提给财政厅的领导。请问海南省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上线后,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哪些好处?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在政务改革方面的有哪些意义?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借此机会感谢媒体朋友始终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在财政部的直接指导下,海南省财政厅自2020年9月份开始,在海南全域实行财政电子票据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缴费方式的多样化、便民化和财务核算的电子化要求,积极探索把区块链技术应用融入到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着力在全国率先打造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应用管理平台,出台《海南省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推出智能化、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业务管理新制度新机制。
我们充分发挥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操作留痕迹、过程可跟踪、可实时查看等特点,形成开放式、易追溯、数据可共享的创新应用模式。通过在财政票据上添加区块标识和“链”标识、流程再造和技术优化等手段,实现链上开票和链上签名,建立“链上赋码、链上开具、链上加密、链上流转”的全流程业务“一条链”,全部业务链条贯穿于每一张票据。我们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起了全省财政电子票据应用“一条链”,“链”通医疗、教育、交通、公安、环保执法、捐赠、城市管理等各类民生实体经济业务场景,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协调同步,构建起业务开通、证书申请、链上开具、链上流转到监督检查的财政电子票据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体系。打破省、市县、乡镇、村四级民生领域数据壁垒,打通了相关方的50多个系统业务平台,把全省相关财政、开票单位、报销应用单位、政务服务平台,及相关职能部门(如医保、卫生、税务、档案、审计)“链”成“一张网”。
截至2021年6月30日,省本级、20个市县、所有乡镇均上线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全省共上线2795家单位,完成率100%,涵盖法院、检察院、公安、交警、出入境、不动产、医保、医院、学校、银行、银保监局、征稽局、慈善总会、省总工会等14个部门的民生领域。实现了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全票种、全单位、全行业、全领域覆盖。完成了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清单任务。2021年1月11日(应用平台上线)到6月30日共开具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1919万张,涉及金额312亿元。
我们的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工作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全国首创。
首创点1:全国首创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制度。本试行办法是在全国范围内截至目前仅有的一份专门针对“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的重新定义和制度管理办法,填补了国内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制度空白,属于全国首创,为加快数字型财政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首创点2:全国首创区块链协同办公新机制。海南省实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链上开票,开票环节上由“链上CA证书”和智能合约来完成,实现了票据的源头上链,单位交易签名、财政背书签名均在链上有记录和轨迹,真正打通各个业务部门的开票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和应用对接,把所有和票据有关的角色均链在一起,属创新性业务应用。
首创点3:全国首创打造“链上办”的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服务系统。24小时在线服务覆盖到票据的“全生命周期链上闭环管理”上,采用全省大集中统一部署模式,区块链改革应用一次性切换到位,实现了全国首家的创新应用服务体系。属于完整性的全国首创。财政部已将海南财政电子票据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做法,作为全国财政电子票据系统下一步改革创新的试点和示范。创设的系统被财政部认定为全国首创,目前,已有12省市过来海南考察学习。
海南省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体验。海南省区块链一体化、智能化财政电子票据,是海南省财政厅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便利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举措,为实现财政票据“一键办”、人民群众“零跑腿”进行的有效探索。今后,人民群众在缴纳医疗费、学校学费、教育考试费、交警罚没、公益捐赠、法院诉讼费等费用时,可在线免费办理区块链电子票据的申领、开具、流转、报销、查验等“非接触式”“不见面”票据服务。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高效便捷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比如说即时报销,就为人民群众办事节约了时间。过去,办理财政票据,需要工作日上班时间跑窗口、交资料,然后等待办理上报、等待审核。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上线后,一张票据的交款、开票、查询、下载、报销、存储等全流程业务均可“一键办”,由原来需要1个小时以上的办理时间,缩短到5分钟以内,24小时在线办理票据。再比如,在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报销时,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采用链上自动提取数据、线上申报的零跑腿”报销模式,服务高效便捷。
二是减少了社会的交易成本。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通过上下游单位的票据业务在区块链上自动流转、信息共享,系统自动核验,优化了报销结算流程,提高了报销效率,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是实现了精准监督。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在链上实施财政票据的申办、开具、交款、查询、入账等全程跟踪式的全景化管理,使得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责任人、每一个时间节点的操作都在链上留痕,每一张票据的交款、开票、查询、下载、报销都可实时跟踪与追溯,安全、快速地实现了电子票据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闭环,有效防止了漏开、少开、不开票和报销后退款等违规违法行为,形成操作有痕迹、过程可跟踪、结果可追溯、随时可查询的多维度立体化智能监控,实现了对电子票据的可追溯、防篡改和防造假的精准监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区块链电子票据已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与内地财政、医保、商保部门联网对接,实现跨省医保、商保结算;与省银保监局合作,打造来琼外籍人员跨境商保结算平台;将区块链电子票据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南海海域管理。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请省委外办介绍一下“乡村振兴‘外事直通车’”出台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创新点有哪些?
感谢记者的提问。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筑牢海南自贸港建设基础的客观要求,海南外办、琼海市和省农业农村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外事为民惠民”理念,这次推出“乡村振兴‘外事直通车’”主要目的是通过省级服务和利用博鳌亚洲论坛体制机制创新,系统集成中央部委、省级部门和市县的力量,下大力气推动外交外事资源下沉,打造“外事平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合作模式,创新外交外事资源赋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新路径,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解决乡村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民国际视野不开阔、文化传承和乡风文明建设不足以及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问题。
乡村振兴“外事直通车”的创新点首先是“直通车”,博鳌亚洲论坛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知名政商对话平台和主场外交平台,资源广、平台高、影响大,拥有不可多得的政商媒学等各方面资源,我们通过不断创新服务和利用博鳌亚洲论坛体制机制,把国际顶级资源和国家层面的外交外事资源直接下沉和惠及到海南自贸港乡村一线(比如中外领导人参访、夫人外交等),开通“直达车”,让海南美丽乡村直接登上国际舞台,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国际名片”;其次是“外事链”,也可以理解为“外事+”,我们汇聚各类外事资源服务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根据每个乡村的产业、人口、传统、文化等赋能升级和量身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国际会客厅”,利用外事资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开展境内外培训、参访交流,帮助其开阔国际视野、拓宽发展思路、优化经营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我们联合商务、市县等在山水田园间开展招商洽谈和高层次外事活动,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带来“真金白银”的乡村振兴项目,构建了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使乡村农民走上致富之路,让农村和农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谢谢大家!
彭太华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海南省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