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于好的环境,可以直抒胸臆的感情表露,在传统农业时代,其回归自然的期盼是热切的,更有现实意义,这不仅反映了现代城里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乡村情怀和乡愁情结。这也是国外游客非常喜欢中国乡村的原因。
对于中国乡村不光对中国人有吸引力,而且对外国人更充满魅力。近年来,欧美甚至韩日国家的游客,专往中国最偏僻、最封闭的地方拍跑,甚至一头扎进我国一些几乎没有怎么开发、还处于原生状态的乡村,而非那些已经开发成熟的景区。而且属于整个人类,那是我们生活的净土,我们灵魂最后的栖息地,我们共同的家园。
现代人做事易流入标准化的滥觞,标准化的表现方式就是统一化、规范化、制式化,这原本是法治社会的通病,为了旅居服务质量,要在基础的措施当中提高环境,设备的建设。其实也不尽然,现代旅游已开启休闲度假模式,休闲度假必须给人以自由空间,让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得到最大的释放,其诉求便是差异化、人本化、异质化,甚至是高端化和定制化,游客喜欢有个性化气质的旅游地,异质化的旅游体验永远是最高追求。
这与旅游景观价值的排他性、垄断性、唯一性是一脉相通的。但对于旅游主体与客体、管理与服务,这两种不同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旅游生活化不再满足于大众化旅游产品,而更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的旅游经历,经过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获得愉悦。
这是一种旅居,而不再是简单的旅游,如果说宾馆是解决旅游住的问题,那么当下流行的民宿是较为接近旅居的一种业态,而且现在的旅居融入很多思潮的生动案例。但还是没有完全融入原住民的生活。
从旅行到旅游,也算是从小众到大众的进步;而对于从旅游到旅居,则是从大众到小众的回归。只不过,这种回归是高端的、闲适的和更加个性化的,有时甚至是特殊定制的。这是旅游者消费心理走向成熟的结果。
结语: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的依据,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继续留意海居文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