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讯
大局已定!海南2020-2035空间规划:打造两大经济圈,2035年实现常住人口1250万!
发布时间:2022-02-10 08:32:52 点击量:170
《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
公开征求意见版》
公示全文如下

序言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以落实国家战略、保护全省生态安全、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要在继承海南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海南样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海南方案”,整体谋划新时代海南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要成为助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全面实现“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手段,成为构建“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据,成为海南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成为实现海南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1.总体战略

  

1.1战略定位


落实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的重大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三区一中心”,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1.2目标愿景


2025年,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2035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


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1.3主体功能分区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服务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战略需要,按照陆海统筹、生态优先的原则,将全省陆域划分为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将近岸海域划分为海洋生态空间、海洋开发利用空间。


1.4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南北两极带动:以海口和三亚为核心,构筑“海澄文定”和“大三亚”两大经济圈。


西翼集聚推进:强化“儋州-洋浦”的区域中心职能,打造自由贸易港先行区。


东翼组群协同:提升琼海市的区域中心职能,形成以“琼海-万宁”为主体的东部城镇组群。


中部生态保育: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主体,构建全岛绿色生态核心。


陆海统筹布局:构建有机的“山水林田湖海”生态系统。


2.空间格局


2.1生态空间


生态安全格局:基于山形水系框架和资源要素分布特征,构建“一心、一环、三江、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建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田纵横、山海相连的生态岛。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优化自然公园建设布局和规模。


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7.3%,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占近岸海域面积的35.2%。


保护自然生态空间:提高生态空间完整性、加强湿地保护、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加强重大流域地区协调、创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通道。


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划定中部山地生态保护修复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区、环岛台地绿色农业生态修复区。


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包括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重点项目。


2.2农业空间


优化农业空间格局:构建北部都市农业片区、南部农旅融合片区、东部滨海农林发展带、西部规模农业发展带、中部生态农业复合组团和配套加工物流组团。


保护基础农业空间: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全岛规划布局六大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优先保护优质农业空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水稻生产功能区和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保护,健全管护机制。


稳定热带农业格局:做强做优种植业、优化提升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水产养殖业。


提升乡村空间发展质量:优化村庄布局、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乡村风貌、升级乡村产业。


2.3城镇空间


城镇化目标与路径:预测2035年海南本岛常住人口1250万左右,旅游商务等服务人口200万左右,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城镇空间格局:规划形成2个省域中心城市(海口、三亚)、2个区域中心城市(儋州、琼海)、14个市县域中心城镇,以及159个小城镇(其中重点镇56个)。


构建“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形成“一核双港、三城多点”的都市圈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合理分工协作、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统一开放市场。


构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形成“一心两翼、山海联动”的发展格局,推进产业一体化、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


提升城镇空间品质:加强蓝绿空间保护和建设、推广绿色低碳的开发模式、稳定健康的住房供给、推进城镇建设用地有机更新、实现“平疫结合”全方位防疫、构筑健全的城镇支撑保障。


产业发展和布局: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焦种业、医疗、教育、体育、互联网、油气、先进制造、文化、金融、航运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深海、南繁、航天科技等特色产业。规划布局省级产业园区,其中11个重点园区作为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先行承接地。


2.4海洋空间


统筹陆海空间格局:蓝海环绕,加强海岸带保护,严格管控沿海岸段的开发利用,确保本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0%;山海相通,以海南岛主要入海河流为廊道,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的系统保护,实现生态系统的山海相通;近优远拓,优化近岸海域建设活动,除保障性产业用海之外,其他海域空间以保护为主,积极拓展深远海的开发利用,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加强岸段与海岛的保护利用:保护与控制岸段,划定以保护和修复整治为主要功能的岸段;利用与预留岸段,划定用于开展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矿通信业、海洋旅游业等开发利用活动的岸段,以及规划期内为重大项目预留的后备发展岸段;海岛资源分类保护利用,无居民海岛分为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国防用途海岛、海洋自然保护地内海岛、保留类海岛、旅游娱乐用岛、工业交通用岛、公共服务用岛七类;实施更为严格的无居民海岛管理,尚未开发的无居民海岛作为“留白”并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围填海,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本省管辖海域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分类处置历史遗留问题。


3.要素保障


3.1综合交通


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海空交通体系: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门户,巩固提升海口、三亚航空枢纽地位,增强航空枢纽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四方五港”为重点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形成综合交通枢纽战略支点,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岛-陆-礁”高效联通网络。


打造更具融合性的本岛交通网络:形成“田”字型高速铁路网,预留以海口、三亚为核心的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空间需求。优化城乡公路网布局,构建以“一环一纵三横”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干线、旅游公路及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预留区域基础设施廊道空间需求,建设“五网”融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形成“全岛同城化”的交通圈:构筑以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城乡干线公路为支撑、旅游公路为特色、各级交通枢纽为支点的岛内“同城化”综合交通网络,形成3个层次的交通圈,包括本岛“1日交流圈”“1小时都市生活圈”和“半小时通勤圈”。


3.2光网电网气网水网


建设支撑“智慧海南”的光网:打通国际信息通道,建设通达香港、亚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通信传输网络,超前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以海口、三亚为重点布局国际(离岸)数据中心,优化骨干网网络结构,完善无线网络布局。


建设清洁高效的电网:发展清洁能源,扩大电力清洁供应,适度提气、安全增核、积极补新、有序去煤,构建互联智能电网。优化本地网架结构,形成环岛500千伏双环网目标网架结构和220千伏变电站“手拉手”互联格局。


建设安全可靠的气网:提高气源安全水平,增强天然气储运能力,积极扩大天然气应用。构建省内“田”字型长输天然气输气网络,实现海南和内陆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


完善海岛型水利设施网:完善多源互济的供水保障网,形成“三江、六库、九渠系”的骨干水网格局,因地制宜配置供水设施和管网。实行多元化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构建美丽和谐的生态水系网。


3.3防灾减灾


构筑具有韧性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升防洪防潮能力、增强抗震防灾能力、推进人防融合发展、提升地质救灾能力、完善消防救援能力、加强核电站空间安全能力。


打印 】 【 关闭

关于海居 | 商务合作 | 诚征英才 | 法律声明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服务中心 | 联盟团队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2012-2015  HAIJUWANG.COM  海居网  版权所有 琼ICP备13002279号-1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007-9903 周一至周日 9:00~20:00